尋找儀式之美:重新詮釋生活的意義
紅人咖啡 / By 講夫人
《小王子》當中有一小片段:小王子和馴養的狐狸之間的對話,就是對「儀式感」最好的詮釋,值得細細品味。
「你每天最好相同時間來。」狐狸說。
「為什麼?」小王子問。
「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,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。比如,你下午四點來,那麼從三點起,我就開始感到幸福。時間越臨近,我就越感到幸福,我就發現了幸福的價值……所以應當有一定儀式。」狐狸回答。
「儀式是什麼?」小王子問。
「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。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。」狐狸說。
儀式感的價值在於,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穩定性和可預測性。研究表明,儀式有助於減輕焦慮,讓人類大腦相信存在穩定和可預測性。從運動員的賽前儀式到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,儀式感都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和挑戰。
舉例來說,工作幾乎佔了我們每天1/3的時間,在現今如此高壓的職場環境之下,如果沒有好好地把工作跟生活做好切割的話,即使人下班了,但你的腦袋跟心緒依然被工作緊緊抓住,很快你就累了,而最好可以做一個切割的方式,就是建立上下班的儀式。上班的儀式可建立的有:美美的畫個妝、通勤的時候聽首歌、到公司固定跟同事打招呼,並在心裡跟自己說:要上班囉。下班的儀式尤為重要,選定一個動作:認真的打卡、下班後先去健身房、像夫人就是把鍵盤跟滑鼠收起來,並且是心無旁騖的,然後跟自己說:我下班了喔!走出辦公室,心中將不再懸著公事了。在生活中規律的事情其實都可以作為結束的儀式感,很建議大家同時建立啟動與結束儀式,這樣子生活的節奏才會穩定,心也會穩定的。
然而,儀式是人類歷史中的一個奇妙現象,它擁有驚人的力量,可以影響我們的情感、行為和社會關係,還能夠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關係。與家人、朋友或同事共同參與儀式活動,像一起露營、爬山、桌遊 ….等等,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情感連結和共鳴,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,營造一種溫馨而和諧的氛圍。
例如:年度裡最重要的節日,就這樣悄悄地過了,在年假期間,有哪些事是每一年都要做的呢?在本夫人家中,往年年夜飯一定要有長年菜、吃魚不能吃完、孩子要守歲到太陽出來才能去睡,這樣父母才能長壽,才能過一個夠用有餘的年….等等數也數不清的儀式。曾幾何時,我們長大了,免了下一代互相掐架到天亮的習俗、長年菜在熱冰熱冰這樣的循環之下,離開了餐桌,而魚更是吃到只剩骷顱了。但少了這些儀式這個年就像少了什麼,漸漸地跟平常放假的日子似乎沒有什麼不同,失去了對過節的期待。
前兩年,夫人開始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儀式,除夕當天一早6點多,選一個離家30分鐘內的市場,衝了過去,或許只是要買一把香菜或是幾顆洋蔥,花了1-2小時,逛了市場、買了年貨、吃了早餐,感染著市場裡過年的氣息,愉悅的回了家。當我建立了這樣的儀式之後,心中漸漸地對這個節日有了溫度,起床都有了動力。
培養儀式感並不難,只需要我們有意識的選擇用心對待生活中的每個時刻,將它視為一個寶貴的禮物。當我們將特定的時刻或活動視為儀式時,我們就能夠更加專注地體會當下,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美好和重要性上,讓每一個日常細節都充滿美好和意義。